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总体要求、调研内容、方法步骤等作出了明确部署。我们要切实增强调查研究本领,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深刻认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加强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然要求。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观点。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要回归实践,接受实践检验。调查研究就是这一过程的体现。没有对客观实际的深入了解,没有对国情民意的切身体验,就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便有了好的决策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继承我们党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等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的重要论断。他强调:“我们在这里研究的工作很多要求是原则性的,每个部门回去后都要变成具体措施。这就要求大家吃透中央精神,开展深入调研,到底下去解剖麻雀,亲口嚼一嚼馍、尝一尝滋味,最后拿出结论和办法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深刻认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重大创新成果。“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而这种结合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进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是建立在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这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政治判断、最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最确凿的历史结论。“两个确立”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并且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两个确立”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化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这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勇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调查研究是我们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和解决“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助于我们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增加共识、减少分歧,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助于我们克服本领恐慌,与时俱进增强服务群众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助于我们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勇于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有助于我们接触实际、了解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刀刃向内、自剜腐肉,激浊扬清、固本培元,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开展调查研究,是坚守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生动体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有助于强化党员干部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能够增强履职尽责所需要的各方面本领,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优良作风把制定的科学目标和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调查研究要讲究科学方法
当前,全党上下调查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了很多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调研成果。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调查研究工作不以为然,甚至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来应付了事;有的在调查研究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过场、华而不实,“身入而心不至”,无法发现真正存在的问题;有的不大愿意或不大会调查研究,只按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看精心准备的样板;有的嫌麻烦、图省事,满足于看照本宣科的汇报材料,以“纸对纸”取代“面对面”,等等。这些有调查不深入、有研究无方案、有调研无效果的伪调查研究,非但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决策失误和贯彻落实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警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武器,是开展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认识论。我们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更好地开展调查研究。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科学方法。但是在一些人看来,调查研究就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调查研究、在忘我工作、在深入基层、在接触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显然,这其中有个导向问题。有的人觉得无声无息、埋头苦干,最后得不到认可。要想得到认可就要出头露脸,最后变成出头露脸就是工作、就是政绩,这是私心杂念在作怪。”
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从基层获得第一手信息,掌握真实情况,形成真知灼见,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贯彻落实好上级部署、有效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这才是调查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决不能把调查研究作为留声留影、出镜露脸的途径,作为沽名钓誉、突出自我的手段。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察实情、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始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一刻也离不开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是为了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深一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环节是认识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正确认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调查研究很容易沦为“作秀”,更求不出客观规律之“是”。
能不能、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仅是水平问题,更是党性问题。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开展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必须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力戒虚报浮夸、搞花架子。有的党员干部下去调研,喜欢去一些条件好、工作干得出色的地方,不愿去一些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这就完全违背了调查研究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在调查研究中,要把重心放在听真话、察实情上,使制定的决策、提出的方案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开展调查研究。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全局上观察事物,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分析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不善于运用系统观念,导致调查研究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的习惯于坐而论道,关起门来听汇报、看材料,甚至根据传闻来分析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表现。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耗费精力,而且往往不得要领、难以深入,这是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表现。有的寄望于一次调查研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期望在某一个时间段或者某一条件下得出永恒不变的结论,这是不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开展调查研究的表现。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科学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要做到统筹兼顾,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工作。要坚持辩证思维,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的观点研究事物,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特点及趋势,不断研究新情况、获得新认识、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注重抓住典型、解剖“麻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拿出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办法来。
真正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引导调查研究的第一信号。调查研究决不能回避问题。对问题视而不见,是无益于解决问题的。在调查研究中,一些人口头坚持问题导向,但实际做法却是违背了问题导向原则的。比如:有的将问题导向表面化了,只看到问题的表象,不去深挖问题的根源,急匆匆开出治标的“偏方”;有的将问题导向片面化了,只是就事论事,只看到问题的本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有的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估不足,往往造成“旧弊未除、新弊又生”。真正的问题导向,必然是与效果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一致的,必须体现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上。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十分重要。抓问题不准,就会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成效。只有认真检视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才能达到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效果。查找问题时,切忌“大而空”,更不能浮在半空“想当然”。分析问题时,应触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多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开展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摸清实情,分析症结,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解决不彻底不放松。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着力提升调查研究实效,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最基础性的工作做深做透做实。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又是我们获取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更是我们检验和深化认识的客观依据。坚持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式。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政策举措、实施成效好不好,是不是符合实际,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有的党员干部虽然深入到了基层但仍然发现不了真问题,表面上看是调研方法不对路,实质上还是对群众的感情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坚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以及社区学校,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既要“身入”更要“心到”,善于“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接地气、通下情,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必须深化对策研究。对策研究是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既要重调查、又要重研究,调查是前提、研究是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作调查而不进行研究,就会事倍功半,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只进行研究而不开展调查,就掌握不到真实的情况,陷入脱离实际的境地,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调查要深入基层一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研究则要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和判断,形成理性认识。开展调查研究,绝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要通过精准获取材料、分析信息,去研究背后的“为什么”“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不善于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出对策方案。有的浅尝辄止、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做判断。有的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脱离客观实际。有的过于重视撰写和提交调研报告而忽视真正解决问题,有的过于关注上级要求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样的调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报告虽然写得洋洋洒洒,实际效果却不佳。必须认识到,只有将调研成果及时运用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运用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才能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员干部要加大研究力度,在分析问题时要穷根究底,在把握规律时要努力攻关,在提出办法时要反复论证,在制定方案时要不断优化,避免浮在上面、大而化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善于将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推动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运用于实践后,还要及时跟踪评估、动态反馈,根据实际效果决定是否作出调整完善。
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花拳绣腿、不求实效,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本质上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作祟,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调研。调查研究中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漠视现实,本质上是封建残余、官本位思想作祟,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违背党的初心使命、动摇党长期执政根基的顽瘴痼疾,是调查研究的大敌,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以克服和解决。
当前,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意识强了、频率高了,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对调查研究中的一些不正确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对一些不正确做法多次提出了严肃批评。他指出,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
必须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良好作风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加强调研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要注重实效,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开展调研,防止嫌贫爱富式调研。党员干部要把更多的心思倾注在调查研究中,用更多的时间蹲在基层、深入一线,用更多的精力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作者:许先春;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一级巡视员)